高校科技期刊的专业化
作者:administrator 时间:2010-07-22 点击数:
高校科技期刊的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问题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综合业务司,余昌祥 )
我国高等院校所办期刊从1955年的20余种开始,发展到现在各级、各类高校所办期刊已有2 500多种,约占全国期刊总数的25%。高校期刊中学报1 680多种,占高校期刊总数的67%,其他专业性期刊820多种,占33%。高校期刊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传播文化与知识的重要渠道。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在推动高校教学科研方面,在国家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很多青年学者、研究生的第一篇论文都发表在学校的期刊上,包括许多著名学者在回忆文章中都讲,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是发表在高校期刊上的。从质量上说,我们有一批高校期刊已经成为该学科领域或同类期刊中的排头兵、领头羊。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回顾我国整个期刊业3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期刊的数量,从1978年的930种,增长为今天的将近1万种,增长了10倍多;总印数从1978年的7.62亿册增长为2007年的30.41亿册,增长了4倍多;广告收入从1983年的1 081万元增长为2007年的30亿元多一点,增长了约300倍。期刊的品种不断丰富,已经基本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研究的各个学科领域。期刊的印刷装帧质量也大幅提高,有的期刊即使同国际上的高档期刊相比也不逊色。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被各种检索评价系统收录的期刊种数连年增加,影响因子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从改革、发展的要求看,我们的期刊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刚以“优化期刊结构,科学配置资源,促进期刊产业发展”为主题到北京、四川、湖北展开调研。我们看到,期刊出版单位独立运作、自主经营的体制、机制还远未建立起来。四川省共出版期刊335种,其中54%的期刊出版单位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具备法人资格的也绝大多数是事业法人,靠主办单位补贴或财政拨款过日子的期刊四川省共有180种,占全省期刊的54%。两省期刊中,四川省的高校学报67种,占全省期刊总量的近20%。湖北省的高校学报91种,占全省期刊总量的23%。这些高校期刊目前也绝大多数都不是独立法人,只是学校内的一个事业部门,或者一个事业部门内的编辑部。
再就是,高校期刊的专业性不够强,定位不够明确,特色不够鲜明,特别是学报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专家讲是“千刊一面”。目前多数高校学报的内容、栏目多与所在学校的系、所、专业划分紧密相连,往往成为本校多学科的学术“拼盘”,对于某一学科的专业读者,每期有价值的文章很少。我们在四川、湖北看到,因为高校调整、院校合并的原因,有的高校已经有八九种学报,还有10多种学报的调整没有落实。这些期刊刊载的内容和栏目设置大同小异,许多期刊都只发行几百册,在经营和质量上都难有突破。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高校期刊怎么办?对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意见。借这个机会,我也谈两点意见与各位探讨。
1)关于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我们知道,按照过去几十年的期刊出版资源配置方式,不管学术水平高低、科研力量强弱,高等学校都要办一份学报,重点大学、综合大学的学报再分一个社会科学版、一个自然科学版,除了学校名称不同,真可以说是千刊一面,而各校期刊的学术水平、刊物质量却差异极大。这些年院校调整,一些地方几所专科学校、职业院校合并成一所大学后,刊号出现富裕,于是就要求办各种各样的学科版,诸如经济版、工商版、城建版、石油版等等。为此,中宣部、教育部和总署的同志曾经多次在一起商量怎么办,多数同志倾向于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
2)关于集约化发展的问题。
我国整个期刊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分散、弱小。尽管搞了十多年的“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但由于一些体制机制性的障碍,期刊业分散、弱小的产业格局还远没有根本改变,我们的将近一万种期刊分散在5 000多个出版单位,平均每个出版单位运作1.6种期刊,很多出版单位还是小农经济式的生产方式。高校期刊也基本是全、散、小、弱的局面。有不少高校的期刊就编辑部那么两三个人在那里组稿、编稿,发表的都是本校师生为了评职称、拿学位发的论文,编好后印出两三百本校内校外送一送,既谈不上学术影响力,也谈不上什么经营能力。尽管因为有学校拨给的办刊经费,有比较稳定的版面费收入,这些期刊的日子还都过得不错,但面对国外学术期刊出版商、供应商积极、活跃的进取态势,面对数字出版对传统期刊越来越大的冲击,我们不能不从长远考虑应对的方略和举措。有篇文章谈期刊的集约发展、规模经营的时候打了一个比喻:一只蝗虫只是小孩手中的小小玩物,一群蝗虫就能让小孩手足无措,而一大片蝗虫则能让大人也望而生畏。国际上学术出版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营模式,学术期刊编辑单位很多都只负责内容制作,而将排版印刷、在线出版、版权合作及营销发行等交给专门的出版单位,如Elsevier出版的1 800多种学术期刊,Springer出版的1 400多种。
目前,我们国内的科技期刊中也已经形成中国科学院期刊群、中华医学会期刊群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期刊出版单位,显示我国科技期刊的规模化集群开始出现。他们的做法,我认为对于我们的科技期刊、学术期刊具有启发性、借鉴性的意义。
(注:这是作者在本会第12次年会暨第2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