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文学期刊少不了网络助阵
作者:bjb 时间:2016-11-02 点击数:
近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专程前往《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编辑部,与三家杂志负责人和文学编辑深入交流,刘奇葆强调:文学体现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国家的文化创造能力,是构筑文化自信的基石。要继承刊物一直秉持的光荣传统和老一辈编辑家的执着精神,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念,在浮躁面前不改初心,以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文学事业的追求,办好刊物,办成百年老字号、文学常青树,坚守这方文学净土,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更大贡献。(10月26日 中国作家网)
办好文学刊物,办成百年老字号、文学常青树,坚守这方文学净土,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更大贡献,我们首先要向坚守在文学期刊人表达敬意。因为能在这个时代坚持做文学杂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值得致敬。《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刊物的品质也是一流的,很多文章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迪。一个严肃的文学刊物应明确办刊思路,大家要利用好文学的品牌资源,要侧重发现、推举优秀作家,用优秀作品为社会文明做贡献。
办好文学刊物,网络数字文学期刊也要同步推进。传统文学期刊对新媒体,曾有过彷徨、质疑、对抗与合作,但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与新媒体的磨合、融合、创新较慢。一些传统文学期刊面对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假如只是一味地装聋作哑不愿涉足,那么文学期刊在数字化建设的路上定然会拐脚,文学期刊的高雅、小众内容与网络读物的快速、杂散、通俗特质有矛盾,但是我们的文学人要有勇于尝试创新的气度,只有率先开通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才能为文学常青树多赢得理想的发展路径。
办好文学期刊,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始终离不开内容为王这条法则,这是生存的根本。有学者说过这么一句话,没有真正的网络文学,只有网络时代的文学。之所以网络文学盛行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是宽松的媒体环境造就的。但是网络作家普遍存在一个心理,那就是希望自己的文字发表在纸媒上,因为纸媒看得见摸得着,而网络是虚无的,所以传统的文学期刊是可以与时代并行的。关键是怎么结合好纸媒与网媒之间的优点。这需要版权制度、合作模式的成熟。办好文学期刊还要理顺两个问题,一个是平台的开放性问题,一个是内容的专业性问题。文学期刊的非时效性和审美特性只有超越地域,才能鼓励更多的优秀作品成为时代的风向标、时代的立言者。刊载和传播更多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的优秀作品,用文学记录和描绘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诚如刘奇葆在调研中所强调的:文学期刊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借助互联网激发活力和创造力,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关注网络文学创作群体,主动发现、团结他们,帮助他们成长。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加强与读者、作者的交流互动,打造属于文学期刊自己的网络社群,增强年轻读者对期刊品牌的认知度、黏合度和忠诚度。这样才能让传统的期刊与网络文学真正实现并驾齐驱、百花齐放,无论是个性化创作,还是包容观念上,都能让文学期刊在坚守、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前进。(宋婕妤)
原文链接:http://www.wenming.cn/wmpl_pd/whkj/201610/t20161027_3843830.s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