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评价的致用与求真

作者:bjb 时间:2018-06-14 点击数:


蒋重跃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编辑。
  期刊评价以致用为主导
  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着如何处理好致用和求真的问题,目前的期刊评价更多是在致用。所谓评价就是衡量某个事物的价值,而价值通俗来说就是对于评价者是否好以及好的程度。这一方面是由需要来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能否满足需要来决定的,至于事物本身并不关心。可见,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1)评价以需要与否或者致用为标准,对于对象本身并不真正关心;(2)有用与否因人而异,没有完全一致、客观、公允的真理;(3)并非人人都有长远的目光,有用与否往往是当下的需求,以此为标准来评价对象很容易出现短视行为。综上所述,当前期刊评价主要存在着实用性、主观性、短期性三个方面的问题。当然,以致用为主导的期刊评价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一项研究成果之所以更有用是因为其能够更准确地抓住事物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部分评价也会包含真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长远性,这就是当前评价存在的理由。但上述三大问题依然无法改变或消解。
  如何增强期刊评价的真理性、客观性、长效性呢?我认为应该引入科学的方法和理念。2015年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做主持人时曾使用“评判”来补充“评价”的不足。与“评价”衡量致用相比,“评判”衡量是非,更加追求认识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对评判对象形成真理性认识。目前通行的以引用率为标准的方法大致属于“评价”,而以阅读为基础、以学科发展为目标的文章遴选活动大致属于“评判”,文摘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评判的意味。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其英文刊名中对应“评价”的不是“Evaluation”而是“Review”,这说明创办者所追求的不是“评价”而是“评论”。用写文章的方式评论学术,显然不同于根据引用率所做的评价,应该纳入“评判”的范畴。
  通行评价方法的特点及问题
  目前国内期刊评价主要有三种方法:影响因子评价、核心期刊评价以及转载评价。
  影响因子评价主要是看期刊的引用率。引用是一种典型的使用,是文章致用的集中表现。引用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水平,一般来说,同样有用的文章,水平高的更易被引用。但引用率不是以衡量文章水平和质量为目标,被引次数多的文章未必就是高水平的文章,前两年的被引次数多不等于永远被引次数多。影响因子以前两年被引率为基础助长了短期行为。


  引用的含义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引用并不能代表学术论文致用的全部内容,有些文章不一定被引用,却有可能被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采用,但这些影响不会包含在引用率中。另一方面,仅仅提及却无评价的引用意义不大,而正面的原引与反面的抨击也可做两方面理解。正面原引有赞许之意,但部分人的赞许并不一定说明被引文章或期刊的质量高。有些文章因为提出创新性问题而遭到同行的抨击,但在互相批评中,学术本身却有可能得到发展,这种反面的抨击比正面原引更有意义。所以单纯用引用情况来评价文章的使用价值是不够全面的,更不要说衡量文章的学术水平和质量,用更少数的所谓高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引用数据来评价就更难以说明问题了。这种影响力评价已经脱离了学术本身,而是一种社会效应。
  核心期刊评价一般是由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的评价中心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多种数据来源的评价,包含影响因子、摘转率、获奖等指标。但其仍是以影响因子为基础数据,总体上还是一种影响力评价,也包含了影响因子评价的基本问题。
  转载评价,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是以同行专家阅读为基础,从中遴选出某学科或领域发展所需的高水平文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评判,但问题也很明显,入选的文章得到了肯定的评价,没有入选的文章却未有评价,学术评价活动变成入选/非入选的简单二分法。当然,如今复印报刊资料对于入选文章怎样继续评价,没有入选的文章怎样得到评价,尝试进一步的设想与设计。现在教育部、中宣部、总局、高校学会一直在鼓励刊物特色化办刊,此类评价能够鼓励期刊做好特色,发挥优势。  致用与求真形成合理的张力
  现在使用较多的是以致用为主导的影响力评价,优点是可操作性强、使用方便,缺点是对学术性的评价较为间接。而以求真为主导的学术评判活动是专家以选优为目标阅读,从中选出优秀论文作为学科科研发展的代表,但这种评判目前只有入选/非入选的简单界限,没有进一步详细分析和评判。影响力评价数据的大量使用,不仅仅是因为技术与成本限制,其实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和利用影响力评价。学术研究是以求真为宗旨的,但是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无人进行学术研究和使用学术成果,求真也就没有存在的余地。致用是学术研究的目的,人们之所以选择某项知识成果,是因为其较好地反映事实、把握事物本质、具有真理性或者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表现影响力的数据实际包含了一定间接的科学真理性,可以对学术评判方法无法覆盖的内容加以补足,例如将学术成果的“裸数据”按学科、领域、专题分类,根据不同类别从业人员数量与学术期刊以及栏目的比例,设置相应的权重,开发评价资源等。
  在期刊评价中,只有将影响力评价数据和学术评判方法相结合,即尽可能让致用与求真形成合理的张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握论文和期刊的总体质量。——摘编自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发布论坛暨学术评价与学科发展研讨会讲话(文中配图来自百度图片 编辑:杨英伦)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biz=MzIzMzExNzQwNQ==&mid=2247484815&idx=1&sn=bce3f50efe8ee5cde99532ac89b9d214&chksm=e88bc63ddffc4f2bcd36cee8363a8981cd240d693614948c8ef5590ebff89716b5ecc3e2a0ae&mpshare=1&scene=23&srcid=0426WTkPBzOuevuJHJcCjnDx#rd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理工大学  京ICP备15000288 号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江西理工大学期刊社与出版中心   

   电话:0797-831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