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发展需要“三个转变”

作者:bjb 时间:2021-04-25 点击数:

  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有与之相配合的、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近年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等文件的陆续出台,让科技期刊发展的宏观外部环境和顶层设计已经基本成形。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中央精神转化为具体的科技期刊改革发展路线图。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需要各界力量共同努力。特别是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解决好方向和动力问题,就是解决了最根本性的问题。在推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过程中,要解决对科技期刊的认识和意识问题,这涉及到与科技期刊发展紧密相关的三方:主管主办部门、学术共同体和编辑出版部门。
  第一,科技期刊主管主办部门的认识需要转变。
  中国科技期刊的管理体制,决定了相关主管、主办部门对科技期刊发展负有最重要职责。顶层设计确定发展方向,主管主办部门不仅是科技期刊办刊政策和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也是营造科技期刊健康发展外部环境不可替代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载体,期刊是学术交流的平台,这是科技期刊的本质功能之所在。只有提高站位,充分认识科技期刊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繁荣科学文化、增强国际话语权等方面的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一段时期内,由于科研评价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促进科技发展的初心,“唯论文”“唯帽子”等现象比较普遍。而作为论文发表载体的期刊,也在此大环境中或“随波逐流”、或“被边缘化”,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外部环境,尤其是评价导向、人才政策、学风建设等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欣喜地看到,2020年以来,无论是中央相关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针对上述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科协、中科院、工程院有关文件的落实落地将直接或间接地改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外部环境。地方政府如湖南、陕西近期也都出台了培育一流科技期刊、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未来,相信会有更多主管主办部门逐渐认识到科技期刊的重要作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第二,学术共同体的角色需要转变。
  科技期刊必须植根于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的需求是期刊发展最大的资源和动力。围绕科技期刊,学术共同体至少有三种角色,读者、作者、评议人(包括作为审稿人和编委)。对于每个学者来说,从事科学研究必然要兼顾这三种角色,但由于评价导向等多方面原因,学者对于读者和作者身份的认同要远远高于作为评议人的角色。作为学者,要把握最新学术前沿每天必做的事之一就是跟踪最新前沿论文;作为作者,很多学者以发表在知名期刊为荣,如某学者发表CNS后有如中奖,在各种学术交流场合受到高度关注,而论文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往往大部分人不怎么关心,由此导致成为知名期刊的作者成了学者的最大追求;而作为评议人,事实上是为整个学术共同体作贡献,更多是公益行为,往往得不到学术上的充分认可,同行评议如此,作为期刊编委更是如此,挂名现象仍比较普遍。
  但从学科发展角度看,期刊与学会是促进科学交流、推动科学进步的最重要平台,如果大部分学者都对此漠不关心,必将造成“公地悲剧”。笔者曾访谈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钱七虎院士,他认为自己最重视的两个事就是学会和期刊,因此在学会和期刊工作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同样,在《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创刊70周年的系列访谈中,许多知名科学家现身说法证明了只有科研人员更深度参与到期刊各项工作中,期刊才能更快更好发展。
  第三,编辑出版部门的意识需要转变。
  编辑部或出版社是科技期刊工作的一线,不仅要负责期刊出版的全流程,还要依托期刊平台组织各类学术交流,因此对期刊编辑部工作人员有相当高的要求。从现有情况看,凡是办得好的期刊,都有一个站位高、视野广、能力强的办刊人以及一支有战斗力的编辑团队。对办刊规律的把握、对学科前沿的掌握以及与学术共同体的紧密联系是成就一支优秀办刊队伍必不可少的要素。
  要具备这些条件,首先要明确期刊出版部门的定位和职能。传统上,期刊编辑部更多是被动等待,以自由来稿为主,选题策划普遍较弱,深入参与学术共同体建设、推动学科发展的主动意识和能力不足。当然,这与期刊编辑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的“非主流”地位,期刊编辑工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有很大关系。随着国家、部门和地方、主办单位对科技期刊的重视加强,相信这种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会逐渐得到改善。如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推荐、国家科技奖评选等活动中,增加了必须有中国科技期刊代表作的要求;在“双一流”建设和学科评估中,也都增加了期刊方面的考核指标。
  问题是随着外部环境和待遇的改善,我们的期刊编辑出版部门是否做好了准备?这就需要期刊编辑完成意识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第一,从文字编辑向科学编辑转变,能够把握跟踪学术前沿;第二,从“办公室编辑”向“现场编辑”转变,走出办公室,走向各类学术交流的现场,与科学家建立紧密联系;第三,从“纸刊编辑”向“全媒体编辑”转变,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媒体的融合深度,科技期刊编辑也要具备“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传播意识。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首在认识和意识的转变。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引导,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推动,只有多方主体统一认识、协同发力,才能将成效最大化。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我们已经起步!

来源:科技改革进行时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I3MjM4MA==&mid=2649129372&idx=1&sn=cb421738d720c12430a6dca523f9a9ae&chksm=880f58cfbf78d1d953507c4748cac6ec2829c47c4c3dba3a28a1ed62561e8e99d7fcc7cf74bf&scene=132#wechat_redirect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理工大学  京ICP备15000288 号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江西理工大学期刊社与出版中心   

   电话:0797-8312773